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編者按
2020年11月4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麗江市城鄉建設投資運營債權資產轉讓項目的“2020全國公共采購年度評選”活動獲獎名單公布。本次評選為全國性、年度性行業評選,獲獎機構在推進招標采購領域探索創新所實施的一系列舉措,具有很強的學習參考意義。經獲獎機構同意,我們將摘編部分優秀案例和典型做法,供大家參考,學習借鑒,不斷提升本地區深化平臺整合共享工作水平,共同推動我國招標采購行業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01
項目整體情況
參評單位:麗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獲獎名稱:優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平臺建設單位:北京筑龍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參評理由與工作亮點:
透明化管理
規范化運行
電子化操作
目前電子化平臺終端覆蓋所有縣(區),進場的項目實現了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網上開標、遠程異地評標成為常態化。
02
交易變分散為集中,權力變集中為分離
為解決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分散招標,多頭操辦”的局面,改變多頭分散管理、職能交叉,處于“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管辦不分狀態,2011年9月,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購中心,整合建立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立完善分工合作和監督運行機制,全面實現管辦分離,全面實現統一進場交易、統一發布信息、統一專家抽取、統一接受監督、統一代收退投標保證金。
全市工程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土地及礦業權交易項目和國有產權交易類項目已全面進入市、縣(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交易,實現一個中心辦理,歸并集中,公開交易,統一監管,形成了統一的有形市場。
展開全文
03
多項舉措并行,促進交易陽光高效
全面實現 “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新模式,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陽光化運行“:
1.統一交易規則,實行標準化服務麗江市城鄉建設投資運營債權資產轉讓項目;
2.統一工作流程,開展規范化服務;
3.共享共用專家庫;
4.統一線上收退保證金;
5.轉變監督方式,實現電子監管。
04
成效初顯,麗江智慧化改革行之有效
總結PPP模式建設經驗,探索有效運營機制 中心按照“誰使用、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由被服務主體支付使用費,保障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多方共贏”,政府和市場主體結合形成優勢互補,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建設運營電子平臺,最終通過項目的成功來實現多方共贏。
監管創新,讓交易活動陽光運行、透明作業 用“技防”代替“人防”,通過三大平臺分類和準確定位功能以及數字證書角色定位,規范各參與主體的職責權限,做到不越權、不錯位、不缺位,有效遏制了權力干預及監督服務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暗箱”操作、違規交易等現象的發生。
制度建設成果豐碩 按照國務院“放、管、服”的要求,對《麗江市政府投資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麗江市招投標活動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進行了清理規范,使麗江市公共資源交易和監督管理做到了依制度管理、按制度監督,有效地避免了交易活動過程中的無序化和隨意性,遏制了權力插手干預項目交易的現象。
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 遠程異地評標作為深入推進電子化交易改革的新模式,在公共資源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基礎上,依托網絡通信技術,利用遠程異地評標系統,打破物理時空限制,通過共享評標系統、實時全程語音交流、主客場圖像交互、投標文件數據分類抓取、全過程網上操作留痕等技術手段,實現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評標專家遠程同時評標,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標書電子化、評委異地化、評標遠程化、監察協同化和管理網絡化。
網上開標常態化 為優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改善營商環境,麗江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于2020年2月底完成電子交易系統“網上開標”功能開發部署,并于3月16日起全面推行使用。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網上開標項目407個,3200余投標人次。開展網上開標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減少疫情期間人員聚集問題,進一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另一方面,投標人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解密,無需到交易中心現場開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標人的投標成本。
end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